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概况 | 工作动态 | 课题管理 | 高教信息 | 战略规划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正文
 
高校转型,不应将应用和研究完全割裂
2016-03-30 16:20   人民政协报

近两年,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针对此,国务院及教育部连续出台多个文件。今年年初,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大支持力度,有序开展改革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跟踪检查和评估制度。去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开展试点工作。转型中,应用型技术型大学存在哪些误区?有哪些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又将如何?近日,在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政府官员、学者、实践者等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编者  

“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本质上是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外界对教育需求变化的响应。”近日,在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秦昌威介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200多所高校开展转型试点。“十三五”期间,国家仍将进一步推动分类管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政策环境的建设,支持应用型高校和转型高校的发展。现阶段,高校转型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关键在如何更好地落实。  

去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转型的发展方向。在秦昌威看来,这绝不是要求所有高校向一个方向转型,办成一种模式。“转型的主体是学校,需要依靠学校内生动力和活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新模式。”秦昌威说,首先,高校要改变独坐象牙塔、关门办学的理念,树立满足国家、社会、人民需求的目标,确立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责使命。其次,高校要建立以校企合作治理为特点的内部治理结构,使行业、企业全方面深度参与治学,建立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治理体系,并研究、落实以先进技术为主的实验、实训、实习制度。在秦昌威看来,高校转型还涉及到学校教学及师资结构的改变。其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发展,要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教学方式要由仅靠课堂灌输走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则要更多吸纳有产业经验的人才,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  

对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永安表示赞同,“转型转到深处是课程,转到难处是教师”。  

曹永安提醒,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不单纯是名字的改变,也不单纯是增加实践内容,而应从课程上做深入改革,将产业和教育真正融合,将“应用技术”融合在教学的每个过程中。同时,应用培养和学科建设不应割裂开来,“没有学科课程支撑,应用是空话;没有应用推动,学科建设落后。”  

秦昌威表示,转型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除了高校自身的改革,还需要社会、政府、企业等共同推动。从政府层面讲,要制定分类管理的治理体系——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分类评估,落实并扩大高校自主权。进一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建设,为转型创造条件。同时,转型还涉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建设,要形成社会、产业、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需求。秦昌威介绍,金融等服务行业大学以上学历毕业生数量占比很高,而窄口径的制造业,大学学历水平人才不足10%。“为此,我们需要提高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待遇,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此外,中华职教社常务理事、首都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建议增强社会对高校转型的重视,保障转型不会“偏航”。  

关闭窗口
 
常熟理工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合肥学院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电话:0574-87616026 电子邮箱:csh@nbut.edu.cn邮编:315211

 Copyright@ 2012 宁波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