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概况 | 工作动态 | 课题管理 | 高教信息 | 战略规划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工作要点
2016-05-12 14:49  

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全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重点从补短板、扬长项、夯基础、强作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一)补短板,抬高发展底部。

强化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精神,使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系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在高校,重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强化专业课育人责任和功能,建立并落实教师每月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制度,完善干部教师经常性进学生公寓和寝室制度,深入开展“双百双进”“百校联百镇”等活动,组织师生多形式走向社会、亲近民众、认知国情。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切实加强美育教育、劳动及实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齐开好德育、艺术、体育课程,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用好省编地方德育教材,建好校园时政宣传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认知能力、家国情怀、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加强大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监测通报工作,试点开展中小学艺术素养监测。改善家校互动和合作机制,加强家校委员会建设,用心办好家长学校,完善教师家访制度。

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推动学前教育上等级,切实巩固消除无证幼儿园成果,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提高到90%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5%以上,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着力抓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严把“标准”关。认真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一方面把确需保留的学校下功夫办好,另一方面在妥善解决学生吃住行困难的前提下,有序调整生源难以为继的学校和教学点,确保所有的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继续推进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办学。督促和支持11个基础教育重点县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第4轮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进一步提高15年教育质量。推动各地各学校聚焦课程、教材、课堂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基本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坚持不懈地强力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严格落实取消小学低年段区域性“统测”,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降低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等规定。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坚决纠正作业过多、过难以及需要家长代做作业等现象。着手整治“阴阳课表”等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工作力度,支持建设“校企合作共同体”、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以及共建实习实训平台。鼓励各地职业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双证融通、两考合一”试点。扩大和加强社会培训。继续开展中高职衔接、中职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完善“3+2”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适当扩大四年制本科职业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范围。

积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强重点高校建设,制订评估考核办法。全面启动本科院校的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职业院校的“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积极推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发挥示范建设院校的引导作用。促进独立学院加快规范设置,启动省级先期评估验收,并参照民办高校落实扶持政策。推动高校全面加强教学管理,把从严管理和关心帮助贯穿始终,打好加强教学组合拳,切实做好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查诊断、校(院)长教学述职、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和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等工作。强化高校服务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我省“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以及7大万亿产业等重大举措的意识和责任,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联盟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落实各项鼓励高校和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政策,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着眼于引导和促进高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按照综合性、多科性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的二维结构思路,探索开展对高校的分类管理。

加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各类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平台和制度建设。深化成人(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化培训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完善自考制度,依托电大系统加快建设学分银行,促进形成不同类型教育成果登记、认同、转化制度。推动发展老年人教育,鼓励各类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多形式开展老年教育。

(二)扬长项,扩大发展优势。

大力深化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做实做深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开发开设的关联性、系统性,鼓励与高校合作建设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共建创新实验室,推广建设学科教室,全面落实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和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完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优化学生管理机制。推进中职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在中职学校进一步健全学生选课程、选专业、选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机制,着力提升核心课程水平,丰富优化选修课程,启动进行文化课程及教材改革,强化做中学、学中做,深度推行理实一体教育。推动普高、职高加强合作,互相开放共享课程及资源。在义务教育学校按学生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小学侧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初中侧重品格和学习能力。组织幼儿园开发建设游戏课程,推广生动多样的游戏型教育。以课程改革带动和促进中小学课堂改革和评价、管理、机构设置等各方面的改革。 

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入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堂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力度,优化课程结构,推广小班分层,完善教学形态,增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学分制度、休学制度和学业考核制度,扩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创业实践的选择机会和空间。在各个高校全面建立创业学院,选择若干高校进行“2+1”“3+1”“4+2”创业人才培养试点,把创业学院当作改革特区,积极探索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形式。

有序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解读和工作宣传,努力打消各类疑虑,把各方面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试点方案上来,确保改革试点顺利实施。认真统筹组织好高考、选考、学考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创造条件扩大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规模和参与院校数量。引导高中学校切实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办学条件,围绕深化素质教育,统筹课程开设和教学安排,坚决防止和制止“强制分类”、抢赶进度、组织“考试会战”等偏离改革试点方向、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违背学生选择意愿等现象的发生。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述、民主评定的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命题水平,规范特长生招生,落实优质高中按不低于50%的比例把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的要求。切实把小升初不进行文化考试和就近入学要求落实到位。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宜民则民,宜公则公,从规划和资源配置上为社会力量办学留出空间。引导民办学校把办学重点转到提升教育质量上来,努力向着有特色、高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的方向发展。完善购买服务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学前教育、老年教育,探索在公办高校二级学院多形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促进民办学校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实行跨区域统筹招生与高中学校学考通过率相挂钩。会同工商部门研究加强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

扩大教育开放。启动“浙江国际化特色高校和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增加开放一批全外语、双语教学专业和课程群。发挥政府和学校奖学金作用,继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招生质量,重点发展学历生教育。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培养标准、职业技术专业课程。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高校帮助我省“走出去”企业开展面向当地员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认真办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扩大中小学“千校结好”覆盖面,丰富形式和内容。尝试建设境外教师培训基地,为开展各类教师境外培训创造良好条件。把握办学方向,完善监管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中外合作办学行为。

推进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试点。今年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管和评的问题上。在管的方面,努力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简政放权,切实把已确定下放的权力下放到位;完善政府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在全省分级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强化教育督导,加强对重大工作部署的督政督学,切实落实片区责任督学的日常督导责任。在评的方面,加强省级教育评估机构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尝试开展评估项目社会公开招标;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开展本科教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级幼儿园、等级特色示范高中、等级中职学校等评估,组织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建立各市、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自评数据公布制度,加强评估结果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教育评估对管理、对办学的促进作用。

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坚决维护考试招生公平,严格高考、中考招生管理,从严控制和管理中高考加分政策,加快取消各种鼓励类加分项目。巩固落实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招生“零择校”成果。加强对各类困难学生的帮扶。推动残疾学生教育加快向学前、高中以至高等教育阶段延伸,向重度残疾人家庭延伸。推广融合教育,在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卫星班,选择职业学校建设残疾人教育基地,有分有合,医教结合,努力创造让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条件。积极研究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少年的教育。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排查资助制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并让他们在学校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安心、学得快乐。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关心帮助。推动各地按照新的居住证管理政策,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就学升学政策。帮推动各中小学校切实落实学习成绩后20%学生的帮助制度。加强对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的帮助,努力为他们推荐更多的就业选择。做好高校面向相对困难地区农村学生定向招生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扫盲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扫盲教育成果。

(三)夯基础,强化发展支撑。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师德师风规定,开展省级优秀教师评选工作,面向全社会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继续出重拳治理伤害学生身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违法违规和有损师德的行为。对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全面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研究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努力扩大师范类专业“三位一体”招生和小学全科教师定向招生,启动本科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大中型企业联合培养职教师资试点。推进省级重点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计划,在全省加快建设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协同培养师范生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积极引进优质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推行培训学分制管理,优化中小学教师选择培训机制。督促落实职业学校新入职教师参加1年理论和实践培训制度。全面加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方面用好各类引进人才的政策和平台,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及研究团队;另一方面,加大自身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办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落实青年教师助讲制度,实行“访问学者”和“访问工程师”培训制度,形成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积极鼓励各地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试点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权下放后的相关完善工作,从严控制校领导申请破格参与职称评审,指导高校严格依照规定和学校职称评聘规划控制评聘职数和职称结构。在高校全面实施教师实名制和员额制管理,推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按国家规定标准逐步降低生师比。深入研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可能会出现的教师编制不足,以及女教师因生育请假增多等新情况,提前制订相关对策。研究探索依托相关社会机构、组织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进行派遣制试点,尝试建立教师短期聘用周转补充机制。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完善农村教师津贴和特岗教师津贴制度,促进提高学前教育非在编教师收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增强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多形式促进改善教职工待遇。

把加强学校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继续把推进章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学校管理的两大着力点。争取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完成章程制订工作,指导学校以章程为基本规范,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组织学校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推动高校建立校院两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把管理重心向院系下移。加强环境为主的美丽校园建设,整饬校园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彻底清除脏乱差现象。合理规划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广建读书角,让各类功能教室及实验室、展览馆更经常性地向学生开放。鼓励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公益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在高校及初中以上学校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面向社会分类开展点赞最美丽校园、最浓书香校园活动。支持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由环境层面推向课程、制度、精神等更高层面,积极开展创建快乐校园以至幸福校园活动。

坚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重点围绕G20国际峰会安保要求,层层分解落实校园安全稳定责任,形成全面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平安校园建设机制。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深入查找隐患,认真整改问题。把防暴恐摆到突出位置,着力提升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校车、实验室安全管理。多形式开展交通、防溺水、禁毒、防艾滋病等安全教育。加强应急演练和师生自救能力培训,继续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暑期家访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建档立卡,实施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切实做好校园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讲台、论坛等管理,加强网上舆情的引导和应对,坚决抵制和有效防范各类错误思潮、违法活动向校园渗透。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通过“互联网+教育”,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深化课程课堂改革,促进个性化教育,加强教育交流和合作,搭建互通互认教育立交桥,实现精细精准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升至智慧教育上来,在全系统研究设计和组织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启动实施智慧校园环境、智慧学习服务体系、智慧管理精准化、智慧应用能力提升等项目。扩大移动学习终端应用试点,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示范试点,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扩大建设高中段、义务教育段网络精品课程库,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动高校开展慕课平台建设。

(四)强作风,增强发展自觉。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委厅领导班子率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渝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信念,始终坚持和践行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暑期组织主题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高专书记校(院)长读书会,主题为依法治教的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主题为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县市区教育局长培训班,组织引导全系统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先进教育理念,为深化改革、维护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思想认识基础。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保证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在教育系统的贯彻执行,保证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绝不动摇。加强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系列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公务接待管理,把清理整改违规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工作做到位。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教育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

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强化委厅领导班子自身以及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严格党政同责,严格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多形式开展党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宣传教育,扎实组织党风廉政形势排查分析、廉政风险防控、党风廉政情况巡查和各项制度性审计及调查,着力加强预防工作,大力推进阳光办学、阳光招生、阳光收费、阳光采购、阳光食堂。定期开展正风肃纪检查。从严查处各类腐败行为、不正之风和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努力为师生办实事。推动完成今年的10个方面实事项目。1.新建成标准化学校251所,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提高到93%以上。2.推动全省90%的公办中小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A、B等级水平。3.新建成中小学塑胶跑道163条,配以加强全过程环保安全检测和管理,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建有塑胶跑道比率达到90%以上。4.为中小学校配备20000套移动学习终端和200个校园网络中心,新开发开放10000个微课资源,新开发开设1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5.为农村中小学10000个教室改造照明环境。6.资助中小学校建成300个创新实验室。7.资助偏远地区建设100个标准化中学心理健康辅导站。8.资助山区和海岛县(市、区)引进外聘一批中小学外籍教师。9.资助200名高校教师赴境外访学,150名本科生赴境外高校修学。10.完成杭州祥符桥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开工建设下沙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项目。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关闭窗口
 
常熟理工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合肥学院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电话:0574-87616026 电子邮箱:csh@nbut.edu.cn邮编:315211

 Copyright@ 2012 宁波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